琉璃佛像依然是人心中敬仰的大神,已经立春了,但这次疫情还没结果,回想年前,门头沟区永定河畔的龙泉务村气咄咄逼人,在村后的半山腰上坐落着几家琉璃砖生产商。从外面就能看到厂里十分的冷清,只有金灿灿的琉璃大门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。
此时,刘师傅还是一如既往早晨5点多就从家里赶往厂里,给北京故宫博物院订制的产品画图,并且辅导徒弟,接着就准备参加各种展览和论坛的资料......虽然烧制琉璃砖的窑火已经熄灭多年,但是作为***非遗代表性传承人,手艺还是要一代代传下去的。
琉璃砖,其金碧辉煌、流光溢彩的特性,自从古代就成为皇帝建筑的重要装饰之一,而*久远的琉璃窑厂,至今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了。
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,全国各地开始新兴对古建筑的修缮工程,因此琉璃砖制品供不应求。全国各地的琉璃厂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的冒出来。但是由于环境不符合要求,在近几年关闭的琉璃厂数不胜数。
窑火熄灭、工人遣散、技术人员流失,但是延续了700多年的琉璃砖烧制技术并没有失传。刘师傅带着十几名琉璃技术人员,转战全国各地合作厂家,改用天然气继续生产。刘师傅还说:“相对于烧煤,现在的温度更容易控制了”。
刘师傅并没有坚守传统的固守思想,他认为用于文物修复的产品必须要和过去的标准统一,而一些新型的建筑,当然应该考虑到用现代工艺。比如过去制作建筑屋脊,每块琉璃砖都是先制作一整块胚,然后从中间掏空,留出连接用的小孔就行了。而现在采用的人工智能机器烧制,生产线下来的直接就是成品,因此其不仅效率提高了,而且也轻巧了不少。
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三届永定河文化节上,主办方与旅游局宣布推出一项“琉璃重生”计划,并发布了琉璃文化创业产业园的规划。在建成之后,将会成为国内保留生产功能的非遗主题园区,琉璃佛像琉璃砖也将重返青春,走进百姓的生活中。